综合资讯

跨越太平洋的篮球梦想,挑战WNBA艰难却值得,李梦呼吁更多中国女将勇闯世界舞台

2025-10-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
在洛杉矶火花队主场的更衣室里,李梦轻轻整理着印有自己中文名字的球衣,镜子里映出一张坚毅而平静的脸,距离她首次踏上WNBA赛场已过去两年,这位中国女篮的锋线核心如今已成为国际篮坛瞩目的焦点,这条通往世界顶级联赛的道路,远非外人想象中那般平坦。

“语言、文化、战术体系……每一个环节都是全新的挑战。”李梦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坦言,初到美国时,她甚至需要队友帮忙翻译训练指令,“但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更快地成长了起来。”2023年,李梦以一份双向合同加盟华盛顿神秘人队,成为继郑海霞、苗立杰等名宿后,又一位登陆WNBA的中国球员,她的首秀赛季虽饱受伤病困扰,却依然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展现出精准的三分投射和成熟的防守意识。

艰难适应与突破
WNBA的竞争强度远超多数亚洲联赛,李梦描述,这里的比赛节奏如同“高速运转的齿轮”,球员的身体对抗强度、战术执行力以及赛场上的瞬时决策能力,均需重新适应。“国内联赛更注重整体配合,而WNBA要求每个球员在攻防两端都能独立解决问题。”她举例说,自己曾因一次换防迟疑被教练当场叫停训练,“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里的容错率几乎为零。”

跨越太平洋的篮球梦想,挑战WNBA艰难却值得,李梦呼吁更多中国女将勇闯世界舞台

除了技战术层面的磨合,文化差异亦是巨大考验,从饮食习惯到媒体沟通方式,从更衣室相处之道到客场行程管理,李梦需要不断调整自我。“记得第一次参加球队派对时,我几乎听不懂队友们的俚语玩笑。”她笑道,“但现在,我已经能给他们讲中文笑话了。”这种跨越文化的融入,背后是无数个深夜学习英语录像、研究战术手册的坚持。

“值得”二字背后的意义
尽管挑战重重,李梦始终认为这段经历“无比值得”,2024赛季,她逐渐在火花队站稳脚跟,场均贡献8.5分和2.3次助攻,并在对阵卫冕冠军拉斯维加斯王牌队的比赛中砍下生涯新高的18分。“每一次与布里安娜·斯图尔特、阿贾·威尔逊这样的顶级球员对位,都能让我看到新的突破方向。”她表示,WNBA的高水平竞争如同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不足,也激发着潜能。

跨越太平洋的篮球梦想,挑战WNBA艰难却值得,李梦呼吁更多中国女将勇闯世界舞台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中国篮球的反哺,2023年女篮亚洲杯决赛中,李梦关键时刻的稳定表现帮助中国队时隔12年重夺冠军,她的WNBA经验显然功不可没。“国际赛场的历练让我学会在高压下保持冷静。”她分析道,“如今面对欧美强队时,我不再被她们的节奏带着走,而是能主动掌控比赛。”

呼吁更多同行者
随着李梦、韩旭(纽约自由人队)等球员在WNBA逐渐崭露头角,中国女篮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长期扎根WNBA的中国球员仍屈指可数。“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年轻面孔走出国门。”李梦语气坚定地说,“这不是为了个人荣誉,而是为了中国篮球的整体发展。”

她指出,国内球员普遍对海外联赛存在顾虑:“语言关、陌生环境、竞争压力……这些确实是现实难题,但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舒适区之外。”为此,她多次与国内年轻球员交流,分享自己的适应经验,甚至协助联系美国训练师。“李月汝、张茹她们完全具备WNBA的实力,只需要一个勇敢的起点。”

未来之路与时代机遇
2025年,WNBA计划新增两支扩张球队,联盟规模扩大至14支,这将为国际球员提供更多机会,中国篮协近年推出的“运动员留洋支持计划”也为球员赴外征战提供了制度保障,李梦认为,如今正是中国球员走向世界的最佳时机:“国内联赛的培养体系日益成熟,但只有站在更高平台上,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她的观点得到了数据的佐证:近两年,中国女篮在国际篮联排名中稳居前三位,队伍中拥有海外经历的球员比例从2021年的15%上升至2024年的40%,而李梦本人的社交媒体粉丝量也在两年内增长逾百万,她发布的WNBA日常视频总播放量突破千万,成为连接中美篮球文化的独特窗口。

尾声
夕阳下的训练馆里,李梦刚刚完成一组投篮加练,当被问及想对十年前那个在辽宁体育馆挥汗如雨的自己说些什么时,她沉默片刻答道:“你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但别害怕选择那条更艰难的路。”

她的目光望向场边一件印有中美国旗的纪念球衣——那是2024年洛杉矶华人社团为她特别定制的礼物,红蓝交织的旗帜旁,绣着一行小字:“跨越山海,终见星辰。”或许,这正是对中国篮球人闯荡世界之旅的最佳注脚。

搜索